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能源議題一定二元對立嗎?淺談美國大選中的能源議題

全文原載於洞見Insight——國際政治新聞評論網

能源政策的辯論與爭議在亞洲很容易會變成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之間的二元對立,像是臺灣與日本對於核電的爭議就類似如此,但是在美國,尤其是這次 的總統大選,能源議題卻完全不是如此,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雙方提出的能源政策與願景,都是從多元的角度切入——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學——更甚 至是一種以經濟為核心的能源生活方式的對抗與辯論。
先從羅姆尼為首的共和黨來說,羅姆尼在這次選戰中談到能源議題最常說的話就是:「它們(石化燃料)既然在那裡,我們為什麼不用?」,這樣的論述尤其 常出現在賓州、愛荷華州、維吉尼亞州的礦區城鎮,在習慣開車、用慣石化燃料且飽受近年高能源價格所苦的美國人來說,聽來正是一個脫離苦海的妙計。在美國境 內,還有大量的石油與煤礦尚未有效開採,一旦將這些資源釋放到市場上,毋庸置疑地可以馬上緩解高能源價格的生活壓力。


另外一方面,從三次的總統選舉辯論中可以知道,羅姆尼與共和黨最不滿歐巴馬政府之處,在於擴大政府權力(尤其是財政上的權力)以及軟化的中東政策。 就前者而言,共和黨陣營相信,政府應該釋放更多的自由與資源讓民間與企業將美國的經濟帶起,因此可以創造更多就業與消費,便宜的能源價格與釋放國內的石化 能源當然是整體經濟政策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確保美國海外的石油利益更是低廉能源價格不可或缺的政策,只有便宜的能源,才可能驅動企業投資、帶動人民消 費,讓美國快速走出現今經濟緩慢復甦的泥淖。

相對地,歐巴馬與民主黨陣營則是訴諸降低最石化能源的依賴,並且扶植長久以來在美國一直被忽視的替代能源,從上任即任命專注於替代能源推廣的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到在加州與愛荷華州(如上圖) 推廣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即是具體的作為。除了訴諸替代能源的低污染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新的能源經濟型態,歐巴馬即多次在愛荷華州宣稱其推動風力 發電的政策,讓多少原本貧困的農民得以「種電致富」,而這也確實讓歐巴馬在傳統屬於共和黨票倉的中西部農業地區爭取到不少的支持。

對於歐巴馬與民主黨政府而言,發展替代能源,也是透過政府的力量扶植新的產業,讓美國的製造業與能源相關產業得以轉型,並且避免傳統能源業者對能源 的壟斷所造成的高能源價格,以及如「安隆(ENRON)風暴」中炒作能源價格的弊端;而延續到外交政策方面,藉由發展替代能源來降低石化燃料的依賴,更可 以讓美國在混亂的中東局勢中喘息,美國政府不用為了維持穩定的海外石油供給而耗費鉅額的軍事經費與珍貴人命的慘重損失。

有趣的是,歐巴馬在去年以破壞洛磯山脈的生態為由,阻擋了一項興建從加拿大拉到墨西哥灣 區的天然氣管的大型工程,使得在阿拉馬州海邊一個因為天然氣儲存與運輸轉換角色的城鎮,難得地站在民主黨這一方,因為一旦巨型天然氣管建成,天然氣將可以 順暢無阻地縱貫美國,不需儲存與運輸轉換,因而使得小鎮的產業瓦解。而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萊恩則是在愛荷華州與威斯康辛州駁斥歐巴馬的替代能源政策,認為 直接開採在這一帶的煤礦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比風力發電還要龐大的。
從上面這些具體而細緻的政策宣示與操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能源政策複雜且弔詭的一面,他們不僅僅從宏觀的面向討論一個國家應該如何使用能源、營 造什麼樣的經濟、採行什麼樣的外交與國防政策,更會「落到泥土中(down to the earth)」,思考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處境,並且以此與對方進行辯論。

看到美國在大選中如此討論能源政策,會讓人有兩個感嘆:第一,美國果然是老牌成熟的民主國家,能夠以那樣全面的角度來談論一個在臺灣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只能二元對立吵架的議題;第二,誰說能源議題一定是經濟與環保之間的對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