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2012第一po

2012年都已經過完一個月,都還沒有一篇文章在這邊出現,因此我決定濫竽充數,在這裡寫些未來在寫作工作方面準備做的事情來砥礪自己。不過畢竟這是本部落格的文章,因此下面會區分這這個部落格有關以及可能與這個部落格無關的工作預告。

先說跟這個部落格可能無關的計畫:
1.碩士論文期刊論文化:這是最近在做的事情,之前除了過年放假吃喝玩樂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準備這個工作,礙於期刊論文實在不是放在部落格上的好東西,因此就只能說這個預計篇幅達三萬字的東西與本部落格無緣。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中港BRT的預算過關了

中港路的BRT預算翻案過關了,連同詭異的臺灣塔也一起過關
之前預算被議會否決的期間,寫了幾篇BRT的介紹文章
也在PTT上面跟一些鄉民對話。
雖然說到底這樣作有怎麼樣的效果我不知道
很多人還是擔心中港路未來的塞車問題
很多人還是跳針一直說BRT是公車專用道,即便許多人包括我在內
都有針對這個問題作過回覆。
雖然這次過關的關鍵,在於KMT跟無黨籍的議員終於都投下了贊成票
但是知道臺中要展開一項源自南美的都市交通創新
也知道未來將要驗證自己「BRT是中捷藍線工程的一部分」的命題
還是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畢竟臺灣社會對於許多事情的「可能性」太缺乏想像力
在科技領域常是如此,捷運議題更是如此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油菜花黃風起時

前言:
      昨天在書店看到了《新地文學》季刊12月號,因此就如同之前的「發表預告」所說,將這篇小說作品放上來。這是我第一次發表在平面刊物的小說作品(高中校刊不計),看到自己文章印在紙本上面,心情非常好,不過《新地文學》的作者介紹讓我很害羞就是了>//////<


        那一年冬天,黃澄澄的油菜花從山腳邊一路開到沙灘邊緣的冬天,小鎮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當然每個小鎮每年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些事情,但是若是仔細去聽聽傍晚固定散步到大榕樹下拜土地公的婆婆們的對話、或是和坐在草席文化館內的媽媽們聊上兩句、或是對將手放在背後看田水的老農夫問起:「你知道那一年冬天嗎?」,就會知道,原來那一年發生了好多好多的事情。
        這些事情僅僅是聽說,似近似遠、模糊又清晰的傳說,但傳說裡的人們是活生生地存在,看得到、摸得到。
        順著從海峽灌入漁港的凜冽冷空氣以及鎮上人們的話語一起來到小鎮的最外圍。那年冬天,住在漁港邊的人們一樣捏著吃起來有一點點辣味的鯊魚丸,一旁一鍋燒熱的滾水不斷冒出溫熱的白煙,讓從台灣海峽灌進的冷風稍微不那麼刺骨。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關於中港路BRT(四):要什麼樣的BRT?

終於進到了對中港路BRT的直接討論。
其實在討論中港路BRT這項建設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僅僅單就「這一條」BRT線討論
而是要將整個臺中的大眾運輸發展納入思考與討論
更何況現在臺中市政府所提出來的,還包含後續一個六條BRT的七年計畫

          (臺中市BRT願景路網圖,包括文心捷運與臺鐵捷運化,來源: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延續上一篇最後面所提示的,我們要先問:中港路BRT是一個什麼樣定位的BRT?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關於中港路BRT(三):幾種BRT的面貌

首先,這是在下的拙作:《通往現代的曲折軌道》
可以在碩博士論文網查,有開放電子全文下載
在資料跟寫作上還有些錯誤跟不成熟的地方,請讀者見諒
這邊我用第二章討論各國捷運興起的概念來簡單檢視世界各國的BRT


                            (常州的快速公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作者:BonBon.Ju


我在論文中用我自己稱為「問題定義」的概念
簡單說,就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在城市遭遇交通問題時
把它定義成什麼問題,就會蓋出什麼樣的捷運,
例如倫敦一一條地下鐵,就定義倫敦的交通問題是勞動階層的生活問題
因此蓋出了票價便宜、路線用於勞工通勤、只准乘車坐著不准站的地鐵
而莫斯科則定義城市交通問題是共產主義的權力美學展示與國防問題
所以蓋出了個地下皇宮
當然這些城市也都要面對他們所有的條件與限制
這樣講比較過於簡單,其實還可以有更細緻複雜的論述

關於中港路BRT(二):公車專用道 V.S. BRT

這一篇我要談公車專用道跟BRT的差別

之所以要特別談這個,是因為在網路上發現許多人會把這兩件事情談成同一件事情
而我們的民意代表更是直接說BRT是公車專用道
基本上,公車專用道是BRT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但是說BRT=公車專用道,那就錯得離譜了

               (臺北市羅斯福路的公車專用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作者:Howard61313

首先,先說公車專用道。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公車走的車道
基本上只有公車能走在上面,不過像大家最熟悉的臺北公車專用道
很多是有時間上的限制,例如5:00~24:00才是公車專用道,剩下的半夜時間就隨便你開
另外,也有的公車專用道允許國道客運、或是載客計程車行駛
例如信義快速道路的專用道,還有重慶北路的專用道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國道客運
臺中市的福安路也有短短一條公車專用道,專門給統聯的國道客運跟市區公車專用
雖然沒有一定,不過大部分的公車專用道都是設在快車道,
因此比起一般的公車,還多了獨立的候車月台,這是跟一般公車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那麼BRT呢?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關於中港路BRT(一):BRT怎麼來的?

關於臺中市的公車捷運中港路BRT最近佔據了不少新聞版面,
有鑑於一堆議員亂說話,網路上也有一堆奇怪的說法
作為一個以捷運系統作為學位論文主題的碩士畢業生,也作為一個臺中市民
有必要在自己的小小言論空間中作一些知識上的澄清

首先 ,這邊先談.公車捷運是甚麼?怎麼來的?
如果有看過公共電視的「國家的遠見」紀錄片中的巴西篇
應該會對其中庫里奇巴(Curitiba公車捷運系統感到印象深刻
庫里奇巴正是BRT公車捷運這種新形式的捷運系統的起源地


                            (庫里奇巴的BRT,RIT,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作者:Morio

另外,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中國的廣州、廈門、北京、日本的名古屋以及臺灣的嘉義